二零一八年这个金秋十月,若是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随便问问身边炒股的人,很多可能后悔当初不该入市。很多人,多年前,无论入市的初衷是什么,是赌一把的心态,玩玩的心态,还是发家致富的梦想,现在,面对2018年10月出现的2536的低点,更多的可能是欲哭无泪。而能表达出感情,还能关灯吃面,还能擦干眼泪,展望明天的曙光,都算好的,有些人,可能就抱憾终生,长眠于地下,但愿那里,没有折磨人市场。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尤其如此。上次文章就是用了这个标题,想表达的是很多事情,看起来难,但做过一遍,再做第二遍,第三遍就没那么难了。今天,想写篇文章做个纪念,纪念股市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可能有些事还比较新鲜,在脑海里还没有冷却,欠那么点思考,就当是我此刻的随想,给日后做个留影。
故事有点多,先说身边的事情。证券营业部作为股民最接近证券市场的一个服务机构,也是行业最基础的机构,历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是往年走个一两个同事很正常。今年我们营业部人员流失严重,已经超过这二十年的任何一个年份。原先一个有十来个客户经理的团队,目前仅剩两个人,服务营业部近万名客户。这就是现状。离职的原因很多,公司的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个人的发展规划,对行业的失望等。
股票市场,客户需要专业化服务。比如在交易中,遇到买卖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得到第一时间反馈和解决,可如果问一个新人或者经验不足,可能他们反身需要咨询经验更丰富的员工。交易是瞬息的,可能几分钟的耽误,客户的买卖就因市场价格的变动而不同。甚至点错了一个逆回购的代码,就会造成资金多少天被占用,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证券市场的专业性要求挺高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客户经理或者投资顾问,不经过一轮以上牛熊转换的市场,这样的客户经理都不能算合格。很多事情不好多说,在这里建议从业人员多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提高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而我们客户,尽量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客户经理,在关键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们多有用。当你遇上了问题来寻求帮助,无论你多么焦急,都拿流程、合规来搪塞你的客户经理,日后最好敬而远之。毕竟,您是客户,您的需求,很多时候是可以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解决的。
对于目前还坚持在一线的从业人员,可能很多人都是出于对股票市场的热爱。否则,经常面对满腹牢骚的客户,没完没了的任务指标,枯燥乏味的报表,冷酷无情的领导,日益低微的社会地位,眼一睁就是下跌的行情,这心理承受必须强大。证券市场无时不在变化,每天都有新知识要学。贸易战,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限购这些都是基本的必备不说,连特朗普的推特都要关注。有时候还得很八卦,哪个董事长跳楼了,哪个董事长辞职了,哪个董事长失联了,得去关心啊,否则客户问到哪家公司为何闪崩了,回答不上来咋办?所以,大家就心疼下身边的客户经理,多点尊重,多点理解,多点支持。
从业人员是拿着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但是比起来,客户的处境真的更糟糕。下面说说一个客户的真实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就是真实的生活。
客户A,退休前是营业部附近某厂中层干部。某厂是一家军工企业,近些年走下坡路,普通员工只能拿到每月两三千元。他略高,退休前有一些积蓄。退休无事,太太也是普通员工,为了改善生活,每天到营业部来。他近一百万的资产,比房间其他客户多,不太看上一楼散户,自己独立交易,交易频繁,做些差价。经常来找我们客户经理,咨询些股票问题。我们对他的印象还好,他也不像其他人没事提不合理要求,算是个优质客户,有什么任务找他帮忙也都一口答应。那些年,市场震荡,他作为一个老股民,虽然资产基本上都在股市里,但赚些差价,倒也基本上盈亏相当。可是事情在他重仓的一只股票停牌后发生了变化。我清楚的记得,有次他拿着报纸来找我,说是上面有个关于他持有的股票的报道,可以参与索赔。我看了下,当时我对这类索赔有偏见,先不说时间拖得会有多长,我不清楚这类索赔能不能赔,能赔多少,缓解客户的多少损失,总之是无效且漫长的。但毕竟是他的一点希望,我建议他打出交割单,按照报纸上介绍的方式去参与索赔。
没几天,他带上爱人到我们营业部找我。他们说话的时候,能感觉他爱人对他的一丝不满和责备。说退休了,好好日子不过,非要来炒股。还踩上这么个地雷。要是买的少还好,却是满仓买了这个。他就在旁边低着头,一声不吭,认错的模样。他爱人可能觉得在我们面前说多了也不好,也没再多说什么。给人感觉是知书达理的那类女人。我安慰了他们一会,帮他们把需要办的业务办理完毕,还有索赔费的问题跟他们说了。因为这件事,我们同事后来讨论了下,当时这家公司基本面和行业,从公告层面还好,不至于太差,一个同事甚至透露了,他之前和别人推荐过这只股票,比较看好这只股票,而这个客户正好在旁边。
该股停牌期间,行业的另外一个股票方大碳素甚至走出了大牛的趋势。成为2017的明星股。如果正常经营的话,这个股票复牌出来不会太差。这期间,由于营业部现场的调整,这个客户把所有的股票转到了别的券商,我们也就没再留意了,只是这个股票复牌出来时候,关注了一下走势,他应该还有机会卖出。估算了下,如果开盘卖出,应该有个六十几万。后来也就没再关心这个事了。
昨天一个营业部原来的现场客户跟我说,A走了。我蒙了。他是七十几岁,身体看着还行。然后他跟我说,他走的那天晚上,正是那只股票公告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时候。心机梗死。都说是被气死的。自从买了那只股票后,他就一直郁郁寡欢。他走了,毫无价值的走了,都没等到股票从资本市场退市的那天。股票没有灵魂,不能感知这老人的绝望,我们作为旁观者也无法想象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是怎样的的痛苦和煎熬。甚至有人会冷血的用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场的参与者们,能体会到悲凉和凄冷吗?
客户B,职业投资人。17年底,对市场有一波行情基本判断后,以自有资金二百万做担保金,募集了一千五百万的资金。重仓买入两只股票,金一文化,豫金刚石,今年年中,亏完了自有资金。剩下的股票按比例退还给客户。其中一个客户,某机关单位退休干部,退休金每月万元。一辈子在机关的积蓄二百九十万,所剩无几。六月份后舍不得割肉,目前股价继续新低。
客户C,职业投资人。自有资金一千万,营业部两融客户。经过不断下跌,自有资金仅剩七十万元。靠开滴滴维持家用。
客户D,小企业老板。现金资产两千万,南京房产十二套。这两年的股灾,加杠杆,爆仓,目前卖了十一套房子。
客户E,企业老板。实体体量不详,股票资产三千万。目前剩自有资金三百多万。
客户F,职业投资人,女。15年初自有资金八千万,目前自有资金几十万。其儿尚未购置结婚用新房。
客户G,医生。自有资金八百万,目前资产二百万。长线价值投资理念
客户H,外企职员。在外地工作。自有资金三百万,目前自有资金剩二十万。
客户I,银行职员。自有资金五十万,两融客户,目前自有资金四万。
身边的客户,两融客户,如果是长线价值投资的,基本上本金剩一折不到。普通客户,除了前几年在蓝筹股上布局的,基本上还能勉强维持盈利,其余的客户,没加杠杆的,本金还能剩一半。很多人说,今年的下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比2015年的股灾惨多了。多少人,多少家庭,多年累积的财富灰飞烟灭。这是一批城市精英,在各自的行业都是佼佼者,现在在股市严重亏损,被家人指责,有的离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方向。从这些极端但常见的例子可以看出,投资股市,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尽量不用杠杆,用闲钱,自有资金,能玩得起的钱来投资,这样顶多生活受点影响,不能放大到控制不了。今年亏的最少的一群人,还是那波超短的投资人了。日子可以说还算滋润。因为其操作风格,反而踩到地雷的概率比较小,更容易在这样的市场里活下去。
IPO发审会安排理解成了没有新股暂停,说是政策层受不了了。我跟他说要仔细看下新闻。不过打心里希望管理层看到市场参与者的痛苦,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领导很放心的话。
本来很多故事可以展开写的,但话到嘴边,很多人亏损后的痛苦,我真的没法用我干涩的文字表达出来。后面那些人,那些事,亏损过程中那些痛苦无眠的无数黑夜,不是市场参与者真的无法体会。我能想到的是,股市投资者,很多人,出门,挤公交,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吃着可乐就馒头的午饭,穿着邋遢随意,早上一大早为买便宜几毛钱的鸡蛋排队。这些人,账户里几十万,几百万的,这些亏损,足以让他们享受余生了。唉,不知道说什么,一声叹息。
从个人客户而言:
“这段时间和同事一起,跑了很多券商的分公司和营业部,有些是我们自己挖掘的,有些是对方主动联系的。
跑下来的感触很深,许多营业部老总反映,他们以前以为2015年是资产消灭速度最快的一年,其实不然;因为2015年股灾后许多人手里损失的一部分是浮赢,所以信心有所坍塌但是并没有那么惨烈;而且打板、连涨、送转、妖股等模式虽然难度加大,但是总归一年还有一两波行情,手快的人还能混口饭吃。
但是2018年这一年,在许多营业部老总眼里,是资产消灭速度最快的一年:
首先,是指数的估值和点位已经处于低位数年,所以许多人的仓位是越加越重,结果一有大跌,受伤更为惨重;
第二,今年以来下跌的驱动因素很多来自于政策、货币、外围、贸易战、美元、美联储加息等自上而下的逻辑,这些逻辑,许多精选个股穿越牛熊的自下而上投资者以及游资大户,是经验不足的,所以很多时候打成措手不及的遭遇战,多杀多最为凶险;
第三,今年的去杠杆过程也很痛苦,而直到现在才爆仓的,往往是最后一批、实力最为坚挺的账户。一个老总描述的极为形象:2015-2016年,以某位大户为例,是几千万的账户加杠杆赚到2个亿,又跌回一千万的过程,但是今年以来,则是从一千万,逐步跌到200万、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四,许多营业部监控的两融账户,最开始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补仓,到了最后,都是每隔一天几万几万的补仓,灯尽油枯的那种感觉。包括许多上市公司的杠杆和质押,也在持续的爆仓,我听过比较夸张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如果爆仓,考虑到它的表外负债,可能实控人可能1分钱也剩不下,还倒欠别人钱;
第五,打板流等趋势交易模式,快速的失效,许多在营业部自成小体系的中小游资,也都非常辛苦,进二退三,而且市场的交易量也在快速萎缩;
第六,一部分产品和账户,都在警戒线和清仓线附近,变成了所谓的DEAD MONEY,暂时失去了加仓和进攻的能力。
市场的生态起码可以说,离良性循环还很远,这是目前的一个现状。——这也是熊市为什么对利好麻木的原因,不全是人们丧失信心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即使大家有信心了,但是也暂时失去了加仓和买入的能力了。
非不愿,而是不能。
从市场的两融数据来看,自今年8月以后一直处于下行态势,不管是否反弹,都在下行,就是不计成本的卖股票。
上市公司就更惨:
2018年以来,上证综指从高点到低点回撤幅度高达30%,在去杠杆、贸易战的技术性熊市背景下,A股市场跌跌宕宕,成为投资者的不堪回首的“战场”。而相对于15年的股灾和16年的熔断危机,更多的资本市场信息,让我们似乎感觉到,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的春天,似乎很难等来了。
国资“接盘”市值已超千亿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已有近16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其中22家接盘方均为国资,接盘总市值已超过0亿元。由此,国资被成为2018年最积极的“买壳人”。
国资进场的时间点主要分布在6-9月份,仅9月上半月,便有6家上市公司计划向国资转让股份、控制权。
因为自6月份之后,沪指跌破3000点,进入2时代,众多中小市值个股下跌得尤为惨烈,这一波下跌中不断传出大股东股票质押爆仓危机。
国资此时入场,无疑将获得很好的收购机会。
堪比90后跳槽率的董事长离职率
据统计,截至9月中旬,今年已有350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离职。
按照年代分布来看,40后10人,50后70人,60后人,70后68人,80后13人;从交易所分布上看,属于沪市主板有157人,创业板35人,深主板85人,中小板73人。
据Wind统计,2017年全年共有478位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而今年至今不到9个月已有350董事长离职,根据现有股权质押比例和超过平仓线的企业数量,显然后面在被迫排队离职的董事长。预计两年时间,上市公司董事长将有超过千位“离职”,超过A股上市公司数量三成。
而据统计,自2015年股灾以来不到四年时间,已有近2000名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超过A股上市公司数量五成。
股灾、熔断,经济上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和环保督察,中美贸易战的艰难背景下,“换帅如换刀”,董事长的频繁更迭不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大批上市公司业绩不堪入目。
爆仓进行时
截至8月21日收盘,当前正常交易公司中,共766家公司股价接近预警线,其中跌破预警线公司共707家,涉及质押市值共4586.22亿元;接近平仓线公司共568家,其中500家公司股价跌破平仓线,涉及质押市值共2993.12亿元。这让数百家老板瑟瑟发抖中。
目前跌破平仓线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这也是质押规模前三的行业。而轻工制造,电气设备、纺织服装是股权质押市值占行业市值比最大,占比分别为36.4%,29.2%,25.0%,23.3%,21.8%。
轻工制造,电气设备、纺织服装三大传统行业,是绝大部分中国中小民营企业集中从事的行业,尤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如此多的企业家将股权大比例质押,如今面临强制平仓的风险而放弃补仓,为什么?或是经营困难已没有资金补充质押,只能眼睁睁看着爆仓而失去企业所有权;或是质押股权早早套现投资其他领域,已经对传统企业经营失去信心,“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任由他去。
但无论如何,近3000亿的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在当前的熊市背景下,随时幻灭,更令人惋惜的是,辛苦经营数十年的企业,也将易手他人。
______________
扫码,打赏,随心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