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浩哥说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今天跟大家聊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和创新,包括如何选择赛道、团队的搭配、以及如何应对巨头的挑战。

为此我从投资人的视角,给大家总结了人工智能创业的 6 大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应关注人工智能而非互联网?

首先如果今天大家选择创业,我建议更应该关注人工智能,而非互联网。为什么这么讲?

1. 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消失;

以 PC 来说,全球 PC 出货量连续 5 年下滑。大家知道国内最后出现的一个 PC 互联网独角兽是谁吗?是知乎,大概是 2011 年初推出,这么多年过去,再也没有 PC 互联网的独角兽出现。做个类比,我们知道 2015 年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和竞争程度和 2011 年的 PC 互联网类似,以此类推,2015 年以后再做移动 ,也很难出独角兽了。

已走平,你多卖一台,我就少卖一台,是存量竞争。今天创业者再做一个纯互联网的 ,投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获客。因为现阶段流量格局已定,首屏就那几个 。

2. 互联网 + 的机会同样有限;

主要在于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连接。所以对于电商特别有价值。淘宝用皇冠、钻石等信用体系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又把全国有这么多买家和卖家连接在一起。这个是互联网的价值。

但很多行业信息和连接并不是痛点。拿医疗举例,中国三甲医院的大夫就那么多,你把全国 13 亿人民都和这些大夫连接上了也没用,因为一个医生一天还是只能看那么多病人。互联网并没有提高医生看诊的效率。在诸如餐饮、医疗这些传统领域,互联网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也包括滴滴打车,互联网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但是没解决打车价格的问题。事实上,补贴去掉之后,大家都发现了滴滴一点都不便宜,道理很简单——不管是专车还是出租车,还是需要由人来开,人工成本降不下来,就不可能便宜。

3. 真正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提高,以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互联网。

还是拿医疗来说,很多基层医院水平不高,那未来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辅助医生读 CT、X 光等医疗影像。像今年,IBMWatson 对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率已提高至 97%,远远超过了人类专家 75%-84% 的平均水平。

未来,人工智能无论是在无人车、机器人、医疗、金融、教育还是其他领域,都将爆发巨大的社会效益,这点毋庸置疑。我认为下一波大趋势和大的红利不是互联网 +,而是人工智能 +。我建议现在的创业者更应该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机会。

第二个问题:BAT的巨大优势

人工智能主要分三层。最底层是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包括云计算、芯片以及 TensorFlow 这样的框架。在基础层之上是中间层,叫通用技术(EnablingTechnology),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

基础层和中间层,是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比如芯片领域,Intel、英伟达、高通都投入巨资,竞争极其激烈。同样云计算、框架也是一样,都不是小公司能够涉足的领地。

现在对于中间层的通用技术,BAT 也极其重视。因为大家都相信人工智能是下一波工业革命浪潮。对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巨头来讲,要想在大浪中屹立不倒,必须要构建出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Ecosystem)。而核心就是要依靠这些 Enabling Technology 技术。

相比创业公司,BAT 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第一,不缺数据;第二,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未来通用技术一定全部是免费的;第三,虽然通用技术免费,但 BAT 有羊毛出在身上的猪机会。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

这里的猪是什么?猪就是云计算。例如百度的 ABC 策略,分别代表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AI 我可以不赚钱,开放给大家,那么大家想享受我的服务,就来买我的云吧。

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只做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通用技术,指望通过 SDK 卖钱,未来路会越来越窄,特别是 BAT 都免费的压力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业公司做下面两层风险比较大。我认为创业公司的机会在最上层,就是拿着下两层的成果去服务垂直行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 +。

第三个问题:海康威视相对BAT的优势在哪里?

深入垂直行业的人工智能 +,又可细分为两类情况:即“人工智能 + 行业”和“行业 + 人工智能”,他们间有明显的区别。

“AI + 行业”简单讲就是在 AI 技术成熟之前,这个行业、产品从未存在过。比如自动驾驶,亚马逊的 Echo 智能音箱、苹果的 Siri 语音助手。在人工智能技术未突破前,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因为 AI,创造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行业 + AI”就是行业本身一直存在,产业链条成熟,只是以前完全靠人工,效率比较低,现在加入 AI 元素后,使得行业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安防、医疗等领域。

客观讲,这两个类别都有创业机会。但“AI + 行业”,因为是一条新的产业链,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实际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巨头们坐拥数据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行业 + AI”相对对创业公司更为友好,也更容易构建出壁垒。

我认为,未来行业壁垒才是人工智能创业最大的护城河。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垂直纵深,尽管 BAT 技术好一点、并不关键。拿医疗 + AI 举例,什么最重要?大量准确的被医生标注过的数据最重要。没有数据,再天才的科学家也无用武之地。

但在国内,这个医疗数据拿出来非常困难。所以 BAT 做医疗一点优势都没有,因为他们要把这些数据,从各医院、各科室搞出来也很累。相反,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医疗行业耕耘很多年,也许拿起数据来比大公司更容易。

这要求创始团队的合伙人中,必须有懂行业、有行业资源的人才。这与互联网 + 一样,一旦细分到具体行业,并不是说你百度、腾讯有资金、有流量,投入人才就什么都能做,比拼的还有行业资源和人脉。

之所以跟大家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一段去百度大学跟大家交流,他们提到百度人工智能在无人车和 DuerOS 的应用。同时又问我,人脸识别在国内安防领域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像海康威视有近 3000 亿人民币的市值,每年光净利润就有近百亿。百度在 AI 方面是不是该考虑进军这个领域。我回答说千万别,因为安防是典型的、有巨大壁垒的“行业 + AI”领域。

即使百度技术好,在人脸识别率方面比海康威视高一个百分点(实际不一定,海康背后有几百人的 AI 研发团队)。但这并不代表百度就能替代海康。因为安防是“非关键性应用”(non-mission-critical),100 个犯人我识别了 95 个,你比我多识别了一个做到了 96 个,其实没那么重要。

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人脸的数据、环境的数据……在安防领域有数据优势。最后,海康给公安系统做了很多类似警务通、基站信息采集、视图档案管理等 SaaS 平台的东西,以及警用云系统。我们可以认为公安系统的 IT 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海康威视参与的。

这些东西可能不赚钱,但却为海康构建了壁垒。因为底层的基础设施都是我建的,那前端的东西就只能用我的(我可以有 100 个理由,说竞品与我不兼容)。而且海康做了这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特别是政府公安局的资源,开拓这些资源非常需要时间。

这些就是所谓的行业纵深。所以即使对 BAT 而言,想进入“行业 + AI”领域,选择垂直赛道时,同样要非常谨慎。巨大的行业壁垒面前,真不是说我的算法比你好一些,市场就是我的,只有技术优势仍然差的很远。

回归“AI + 行业”和“行业 + AI”,通常来讲前者的行业纵深会比较浅,而后者则有巨大的行业壁垒。而行业壁垒,则是创业公司最大的护城河,也是抵挡 BAT 的关键。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技术可能并不重要?

谈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很多人都会有个误解,就是如果我团队没有个大牛的科学家,比如斯坦福、MIT 的博士坐镇,我都不好意思讲在人工智能方面创业。其实这个认知是完全错的。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到底有多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要准备进入哪个行业。

根据行业和应用场景不同,我认人工智能的创业本质上有 mission-critical 和 non-mission-critical 之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简称为“关键性应用”和“非关键性应用”。

“关键性应用”要追求 99.9……% 后的多个 9,做不到就没法商业化。比如大家认为,99% 可靠度的自动驾驶能上路吗?肯定不能,意味着 100 次就出 1 次事故。99.9% 也不行,1000 次出一次事故。

千万记住,99% 和 99.9% 的可靠度差距并不是 0.9%,而是要反过来算,差距是 10 倍。也包括手术机器人,听起来 99.9% 可靠度已经很高了,但意味着 1000 次出一次医疗事故,放在美国,医院还不得被巨额索赔搞得破产。

所以“关键性应用”领域,就是一丁点儿错都不能犯的人工智能领域,必须要有技术大牛、科学家或算法专家坐镇。同时,这类项目研发周期都很长。

正如以色列做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的 Mobileye 公司,今年 3 月被 Intel 以 153 亿美金收购。大家知道这家公司研发周期有多长吗?Mobileye 成立于 1999 年,到他们推出首款产品、挣到第一桶金已是 2007 年。长达 8 年的研发周期。这在互联网创业里不可想象。包括谷歌无人车从 2009 年开始研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商业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启动研发到 2000 年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认证,花了十年时间。

“关键性应用”的普遍特点就是这样,项目通常很贵,研发周期巨长,离钱非常远,需要持续的融资能力,团队怎样才有持续融资?起码要有非常好的简历和非常好的背景。这个是能够持续融资的必要前提。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天做无人驾驶的创业团队都是高富帅。因为不是高富帅,你都熬不到产品真正商业化应用那天。

当然,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关键性应用”,那就没大多数创业者什么事了。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95% 都是“非关键性应用(none-mission-critical)”。简单讲对这些领域,AI 的可靠度只要过了基础线,高一点低一点区别不大。

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公司的门禁开始用人脸识别。你今天带个帽子,明天戴个墨镜或口罩,识别率没法做到 99%。可即使没识别出来也没问题。因为所有带人脸识别的门禁都有地方让你按指纹。即使指纹也刷不进去,问题也不大,公司不还有前台吗。

这就是“非关键性应用“。这类项目不追求 99% 后面的很多个 9。实际上,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向的创业,大部分领域都是“非关键性应用”。当然并不是说,在这个领域算法不重要,你天天认不出来也不行,所以一定要过了基础的可用性门槛,偶尔出现问题可以容忍。“关键性应用”则不能容忍。

“非关键性应用“不追求高大上,简单、实用、性价比高更重要,这样的项目通常比拼综合实力。包括:

对行业的洞察理解。要熟知行业痛点;

产品和工程化能力。光在实验室里搞没意义;

成本控制。不光能做出来的产品,还得便宜的做出来;

供应链能力。不光能出货,还要能批量生产;

营销能力。产品出来了,你得把东西卖出去。团队里有没有营销高手,能不能搞定最好的渠道是关键。

所以大家在创业组团队时,一定要想好你选择的赛道处于哪个领域,不同的赛道对于团队的要求是不一样。“关键性应用”必须有技术大牛坐镇,“非关键性应用”则要求团队更加综合和全面。

第五个问题:产业链上的赢家通吃与行业壁垒优势

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创业者都是技术背景出身,创业的第一个想法通常是做技术提供商。技术提供商作为创业的敲门砖可以。但如果只定位做技术提供商,未来路会非常窄。为什么说未来只做技术提供商价值会越来越小?原因有几点:

1. 首先通用技术一定是大公司的赛道,BAT 未来一定会开放免费。

人家大公司会免费提供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类 EnablingTechnology,你还打算怎么靠 API 调用赚钱呢?也许现在还可赚点小钱,但很难成为一个长久的生意。

2. 依托于算法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低。

未来随着基础计算平台和开源平台的丰富成熟,技术方面的壁垒会越来越不明显,整个人工智能的技术准入门槛会越降越低。就像 2008 年你想找个 IOS 开发者,很难,现在却很容易一样,所有技术的演进都遵循这一规律。特别随着今天各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都纷纷开设机器学习课程,未来人才不缺,这会拉低整个行业的进入门槛。

同时随着谷歌 TensorFlow 等生态系统的成熟,很多领域都会有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用来参考(出 Demo 会更快),创业者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来训练参数就好了。所以未来算法的壁垒会越来越低,如果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是算法,那将非常危险。

3. 技术提供商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户 / 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则非常容易被上下游碾压:

对于技术提供商和算法类公司,如果你的技术壁垒不够高,上游很可能直接把你的事做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给海康威视提供人脸识别算法的公司。问题就在于,海康在用你算法的时候,人家也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在研究自己的算法。现在用你是人家还没准备好,一旦准备好立刻会把你替换掉。

即使在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技术提供商的日子同样并不好过。比如专注嵌入式的视觉处理芯片的 Movidius,大疆无人机一直在用他们的芯片。但自从大疆统治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后,大疆现在也很自然地开始研发自己的芯片。

按说芯片的技术壁垒并不低,但只要行业集中度高

这其实是一个产业链通用规律:产业链上的垄断者会吃掉所有利润,而且他们非常有动力往上游或下游扩展。拿 PC 产业链举例,内存、硬盘、整机、显示器……都不赚钱。钱被谁赚走了?Windows 和 Intel 却赚走了绝大部分利润。

既然做纯技术提供商没有出路,那怎么办?浩哥提出“一横一纵”理论。前期做技术服务可以,但是不能一辈子做技术服务。

“一横”就是指你提供的技术服务。通常“一横”能服务很多行业,一定要找到 1、2 个,你认为最有市场机会,最适合你的垂直领域,深扎进去做“全栈”: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然后搞定用户卖出去,实现商业变现,再通过商业反馈更多的数据,更加夯实自己的技术。一句话讲,要做技术、产品、商业和数据四位一体的“全栈”,这就是“一纵”。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在垂直外的行业,因为没有利益冲突,你仍可老老实实的做技术服务。这样的话,商业上你能吃透一个垂直行业,技术上你还能通过横向合作,形成更多的数据回路,从而夯实你的技术。这个就是“一横一纵”理论。

那么对于技术创业公司,从“一横”走到“一纵”,要选哪个垂直领域,取决 5 个关键因素:

市场空间够不够大?

做垂直领域的全栈,还是做横向的技术提供商?取决市可以理解这就是技术服务。

行业集中度如何?

做“一横”技术提供商时,最担心的是你的上游或下游过于集中,或者说头部效应越明显,对技术提供商就

提供云计算的厂商就那几个,两只手就能数出来。而且头部效应极其明显,仅阿里云一家占了 50% 以上份额。如果你是一个技术提供商,在跟这么垄断的行业去谈判,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筹码。所以现在就很悲催,假设我是阿里云,会让你列出 BOM 成本,我就给你 5% 或 10% 的利润,这个生意就很难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有意愿也往上游走。但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上游集中度高,说明这事的壁垒很高,你作为技术提供商想往上走,同样很困难;如果这个上游集中度低或客户很零散,对你是件好事。但是你也没有太大动力往上游走,因为这个市场本来就很零散,你即使杀进去,可能只有 1% 的市场份额,而且使得 99% 的人都变成你的竞争对手了。这是个悖论。

技术是改良还是革命?

如果你的技术创新对这个垂直领域是革命性的,就越有机会走到上游。如果只是改良性的,你就老老实实在下游赚个辛苦钱算了。越是颠覆性的东西,越有机会往上游走。因为上游越离不开你,意味着你有机会做他的事。

改良性的技术,例如你的电池待机只是比以前多了 10~20%,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卖电池吧。

双方壁垒谁更高?

技术提供商的壁垒和上游客户的壁垒哪个更高,也决定做“一纵”的成败。拿比较火的直播平台而言,现在都有美颜功能,例如给女孩长出个耳朵那种,这个通常都是第三方提供的技术。技术本身的壁垒并不高,很多公司都能提供,虽然效果有一些小的差异,但你没有明显优势。

可是直播的壁垒相当高,这事有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会吸引更多的美女主播,因为能赚到更多钱,美女主播越多,也会带来更多的用户。同时你舍得花钱,需要很多资金来买流量以及签约很 NB 的主播。所以这个事壁垒很高。你做技术提供商壁垒不高。这种情况下,虽然技术提供商只能赚个辛苦钱,但是仍然完全没有机会往上游走。

到底跟团队基因相符不相符?

能做得了技术服务,不代表能做垂直解决方案,做全栈,因为团队不一定有行业经验,这是很大的问题。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 Amazon Go 出来之后,国内不少技术团队也想提供类似的技术,甚至想做 2C 的便利店。

与他们聊完后,我都会劝他们再考虑一下,你的技术再好,对于用户而言,他买东西的时候,会看这个便利店有人还是无人的吗?不会,这不是优先选项。他首要考虑的还是——哪个便利店离我更近,以及我想买的东西这个便利店有没有。

从这个意义讲,这又回到了零售的本质。所以如果团队没有零售的基因,没有懂零售的人,就别考虑自己开便利店的事。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找个懂行业的高管不就行了么?”这事没那么简单,如果 CEO 不了解行业本质,其实是很难靠一个高管去弥补的。

我特别相信基因决定论,如果任何一个新的商业,BAT 找个懂行业的高管就能搞定了,那中国互联网的生意就全是 BAT 的了,就没创业公司什么事了。BAT,一个做搜索,一个做电商,一个做社交。其实他们 3 个都把对方的事情已尝试了一遍,最后都不成功。所以大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跟这个公司的基因是高度相关的。

第六个问题:2C VS 2B

最后一个问题,简单说一下,科技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从任何技术普及演进的角度,几乎都延续了先是从军工(航天)、到政府、到企业、到 B2B2C、再到 2C 这个规律。人工智能也一样,目前人工智能在 2C 市场还不是很成熟。

简单说机器人,在个人消费者市场,出货量大的机器人只有 4 类产品:扫地机器人、无人机、STEAM 教育类机器人和亚马逊 ECHO 为代表的智能音箱。为什么 2C 市场早期的普及有一定的困难,简单讲几个原因:

1. 产业链不成熟

我做一个创新的东西,成品有 10 个部件。每一个部件都得自己做,而且因为出货量不大,每个部件都没有规模效应,这就导致每个部件都很贵,那你最后做出成品一定很贵。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2. 2C 是额外花钱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2C 端的用户因为自掏腰包、额外花钱,所以对价格通常比较敏感,产品很贵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

3. 2C 产品的用户期待度高

用户买了这么贵的东西,自然对产品的期待度会更高很多。大家觉得我买一个机器人回来,恨不得什么都能干:又能唱歌、又能跳舞、又能聊天、又能清洁、又能讲英语。但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的技术成熟度离此还有些远。

相对于 2C 端,这些问题在 2B 端却不是问题。

1. 2B 端对价格承受能力更高

首先,企业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显然比 2C 强很多。你说一个机器人 2 万,2C 消费者不可能买,但企业问题不大,企业对成本承受能力高。

2. 2B 的核心目的是降成本

举例工业机器人,10 万块钱一个,听起来很贵。但一个工业机器人替代你 2 个岗位。这 2 个岗位一年也得 10 万块钱,还不算四险一金。然后这机器人能工作 4 年,这一下成本只有你原来的 25%,甚至不到。那么企业一算账,觉得还是很便宜。

3. 2B 可以采取人机混合模式

还有 2B 端的机器人应用更简单一些。一方面大多是单任务,机器人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实现起来简单。另外,很多都是以“人机混合”模式在作业。也就是以前需要 10 个人干活,现在我用机器人替代一半人。简单重复的工作用机器人替代,复杂的用剩下的 5 个人,这就是“人机混合”模式。

举个例子,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安保机器人,按固定路线去巡逻。你可以理解为移动的摄像头,当然算法上肯定加入了一些识别的东西。固定绕路线巡逻,这个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做。难的是,在巡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老太太摔倒了,让机器人扶起来,这个目前还做不到。

但这不重要,你们后台不还有 5 个人么,让他们过来就好了。所以人机混合是 2B 比较主流的模式,这个大幅降低了机器人普及的难度。

总结

最后再说一点,目前大多数 AI 创业公司都是技术专家主导,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现在技术还有壁垒,技术专家主导起码保证产品能做出来。不过未来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特别在“非关键应用”领域里,团队的核心主导,会慢慢过渡到产品经理和行业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离用户需求最近。“非关键应用”领域,懂需求比技术实现更重要。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创业和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一样,一定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百度(BIDU)$$海康威视(SZ002415)$

打赏

2人打赏

10

6

转发收藏

102 转发 · 56 评论 · 120 赞举报

评论…

同时转发

精彩评论(2)

海边的麦Sir2017-11-18 12:27

因为bat干不过zf

赞(12)打赏回复

rick酱2017-11-18 13:57

bat不卖摄像头啊

赞(6)打赏回复

全部评论(56)

最近最早赞

无围03-15 08:53

BAT,一个做搜索,一个做电商,一个做社交。其实他们 3 个都把对方的事情已尝试了一遍,最后都不成功。所以大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跟这个公司的基因是高度相关的。

打赏回复

李大输2017-12-25 16:20

分析企业,晕,要分析人

打赏回复

数据驱动力2017-12-06 23:37

好文

打赏回复

楼主是我儿2017-11-30 18:33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能扯这么多。这样的人才已经不多了。

打赏回复

mcconaughey2017-11-29 22:50

学习

打赏回复

吃货小姐2017-11-21 11:21

学习

打赏回复

从头开始2017-11-19 18:00

不错,专业

打赏回复

xiaomacy2017-11-19 17:24

这篇文章太好了

打赏回复

逻辑玩家2017-11-19 16:55

宏观了解AI,满分科普文

打赏回复

CharlesQun2017-11-19 10:30

人工智能,不是取代,而是一种演化与升级,它最终也会像其他技术革命一样,让人类强大,让世界上的不可能减少,让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美好。

打赏回复

你好我好大家好2017-11-19 10:22

我是外星人?? 搞了半天才知道BAT 是指百度阿里腾讯

打赏回复

大本但1112017-11-19 07:53

@海边的麦Sir: 

因为bat干不过zf

BAT可是国家智能中心了,还说干不过ZF?照这架势,半导体中心给台积电或INTE L ,J 20给波 音 ,干脆点把BAT直接给Nv DA;想想MH370吧!背后没有某大国的影子?脑子是个好东西,只是某些人有,但是长屁股上了!

打赏回复

欧欧152017-11-19 00:44

看过疑犯追踪嚒,估计未来的海康也会像这样

打赏回复

细嗅青草2017-11-19 00:36

@海边的麦Sir: 

因为bat干不过zf

一句话说到点上。

打赏回复

仙之羡11182017-11-18 23:16

人工智能,不是取代,而是一种演化与升级,它最终也会像其他技术革命一样,让人类强大,让世界上的不可能减少,让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美好。

打赏回复

睡觉挣钱2017-11-18 23:06

好文章,这文章得值多少钱,感谢年报

打赏回复

谈股论金s2017-11-18 22:31

@蓝筹_价值fans: 

个人看好海康威视,而不看好科大讯飞,这篇文章解释了原因,和我想的一样,通用模块或接口今后的市场价值很小,就像输入法一样

老兄 海康未来的业绩增长在华为等对手的竞争压力下看来要打个问号 不知你怎么看

被任正非称作“小华为”的海康威视:刚做到深市第一股 就被围猎

财经天下周刊

11.18 10:42

阅读 36152

关注

过去半年,被任正非称作“小华为”的海康威视,市值疯涨两千亿元,力压美的、万科蹿升为深市一哥。 但在人工智能的疯狂热潮下,市场暗流涌动。这位中年巨头正和他的新旧敌人狭路相逢。

文 | AI财经社 四月

编辑 | 赵艳秋

头顶的摄像头结成一道“天网”,从城市向村镇散开,网里不仅流淌着你我的数据,还有滚滚而来的红利。

“你们这有人脸识别摄像头吗?更智能的那种。”地产开发商老张费力地穿过海康威视展台前熙攘的围观人群问道。他和助理小刘特意从天津赶到深圳安博会,为最近谈下的高端小区寻找一套门禁设备。

“天网”上的6000亿元生意

安博会,安防行业最大的展会。每年,行业的顶级玩家都带着最新最全的摄像头方案汇聚而来。而在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新贵也涌入其中,大秀先进算法和黑科技。乘着人工智能(AI)这股东风,今年观展人数爆棚,比原定申报人数翻了4倍。

安防是一门围绕摄像头展开的生意,是一块整整6000亿元的大蛋糕,牵动着中国1%的GDP。

安防是一门围绕摄像头展开的生意,是一块整整6000亿元的大蛋糕,牵动着中国1%的GDP。

老张要找的“更智能的摄像头”,是要抓拍到人像后,能和住户的人脸图像做比对,识别出该人是否是小区的人。“如果摄像头就能完成比对,不用传到后面的机房,光服务器就能省下10万来块呢。”老张对AI财经社解释道。

听完需求,展台前的工作人员示意老张去更靠里的展位,那边有适合老张的产品,工作人员还顺带推荐了智能闸机解决方案。老张当下就回绝了。“我们那是高端小区,不用刷卡。就想用摄像头。住户走进来就都能识别到,自动开门。”他解释说,“智能闸机一是太占地方,二是必须要人对准摄像头才能识别,这对高档小区的用户来说,体验不够好。”

3个月前,老张特意拜访了海康威视的河北分部,和当地销售协商采购方案,“大概是15-16套”。到了安博会开幕,老张决定带着助理小刘再来一趟,他们希望能现场验证产品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就市面上的同类方案做一个横向对比。

老张寻找的这种方案,套用时髦的人工智能概念,叫做“端智能”。它在摄像头中植入深度学习算法,能对特定人和物进行识别、计算和判断,像一个“摄像头机器人”。老张并不在乎这背后的黑科技。让他兴奋的是新产品能为他省下搭建机房、购买服务器、配置宽带一大笔工程费。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老张逛完整个展馆都没看到其他品牌的同类方案,更别提货比三家了。“大华、宇视都考察过了,都没有成形的产品。”老张对小刘说道,“看来只能选海康了。”

过去6年,海康威视稳坐全球视频监控市场龙头位置,与博世、霍尼韦尔并称世界安防三大巨头。根据2017年安防行业年鉴,海康威视在全球的市场直逼30%。“就国内市场而言,可能达到七成。”外贸商老孙对AI财经社说。

老孙来自广州,是今年安防展13万逛展大军中的一员,已做安防行业多年了,经历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动荡期。安防是一种围绕摄像头展开的生意,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沿海城市兴起。随着“平安城市”、“智慧交通”、“雪亮工程”等重大国家级项目的落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在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平均每17个人就“拥有”1台摄像头,去年视频监控产品市场规模为962亿元。这还仅仅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环。这个链条还包括工程安装、系统运营、大数据分析、服务营销等环节。整整6000亿元的大蛋糕,牵动着中国1%的GDP。

由于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本地催生出一批批行业企业。

老孙做的是安防出口生意。他常在电子城和各大安防展会出没,寻觅最新的品牌商和产品线谈出口代理,同时也做一些贴牌生意。上个月,他去广州电子城逛了一圈,情况让人失望。“将近90%的代理商都在做海康的产品,20%-30%也代理大华,其他小品牌没一家做。”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基本没有新品牌的空间了。”展会结束后,老孙蹲坐在昏黄的路灯口吐着烟圈叹气道。

“小华为”崛起

在近年安防各大行业排名中,大华、宇视一直紧随海康威视身后,相爱相杀16载,在竞逐中成就了彼此,也推动了安防产业的三次技术革命。不过,在资本加持后,海康威视如虎添翼,先后发起价格战、屯田战和市场洗牌潮而异军突起,传言被任正非称为“小华为”。

海康威视已力压美的、万科蹿升为深市一哥。图片来源于网络

16年前,在日系称霸的安防市场,还处于“模拟时代”,就像家家户户的模拟电视机,摄像头也是模拟技术的,客户体验很差。海康威视、大华打响了“数字战”,主攻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并将其商品化。

数字技术先落地,但模拟系统还在用,客户又遇到新旧方案的兼容难题。海康和大华乘胜追击,相继推出极具本土特色的产品,如能兼容两种信号的硬盘存储机、兼具两种信号优势的高清模拟摄像机等。“你客户说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恰恰是国外公司欠缺的”,最后导致国外监控品牌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在行业早期,海康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直到网络 IP化变革掀起。“海康威视很有技术前瞻性,基本提前5年,在硬盘摄像机的年代,布局联网监控技术。”行业资深芯片工程师老洪对AI财经社说。

资本加持后,海康威视发起价格战、屯田战和市场洗牌潮而异军突起,传言被任正非称为“小华为”。@网上信息

这具有战略意义。一旦监控系统实现联网化,后续的系统集成、集中部署、视频内容分析便水到渠成,方案商也具备了更大规模的系统管理能力。但彼时的大华还安于数字信号时代的红利,一度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就投资重心和战略纵深的角度来说,大华输给了海康”。

续组建公安、司法、金融、文教卫等事业部。在分公司的基础上,又拓展地市级办事处。海康的势力不断蔓延。到2015年,海康营收已是大华的3倍。

但在此时,另一股势力——深圳贴牌产业迅速崛起。“在安防行业,那是一个随地都能捡到黄金的年代”。而海康威视果断发起“价格战”,挺进中低端市场。在海康的凌厉攻势下,中小安防企业陷入困境。“毛利率从百分之二三十,降到10个点。”外贸商老刘说,市场明显向海康集中。

一手对付贴牌商,另一手,在更高维行业市场,海康使出曹魏当年的“屯田之战”。“我们的兄弟拼死拼活,打下一个500万元大单,而海康虽然丢了这个大单,却转去做了20个50万元的小单,活得还很好。相反,我们抢了这个大单,牵扯了大量人财物,利润也不会很高。”宇视高层老张激动地说。当年,凭借IT出身,宇视科技自立门户,短短3年跻身国内安防三甲之列,曾试图打压海康和大华,但没能如愿。

而海康庞大的市值足够它用资金杠杆去搅动市场。在安防产业链上,充裕的后备金意味着更多的控制权。像系统集成商老刘揽下一项3亿元市政安防工程项目,老刘的公司要先自行垫资,当地政府采取按约划拨租金的方式,分5年补齐全款。在这一点上,海康可通过资本为代理商和客户提供相当宽松的账期。“这只是冰山一角”。在海康威视年2016年320亿元销售收入中,应收帐款净值为亿元。

狼真的来了?

不过,即使把大华、宇视甩在身后,现在,在海康威视身边,另一匹“战狼”正在逼近。

“我去年就担心海康威视会面临华为的威胁,后来把仓位全换掉。事实证明,我担忧早了,但我觉得还是旁观好,也许‘狼真的来了’。”股民老李说道。

这匹战狼就是华为。华为在安防市场最大的底气来自芯片,这同时也是海康威视最大的短板。圈内人常说“华为要卡海康的脖子很容易”。

“如果没有华为海思芯片搭建的底层平台,中国的安防监控厂商可能会面临很混乱的局面,各种技术支撑、产品交互以及标准化。”资深芯片商老刘说道。这也说明了华为海思芯片在这一市场的把控权。有说,海思的芯片在安防市场占有70%的份额。

但这位隐形巨头过去多年却迟迟没有发起进攻,原因可能在于“瞧不上”。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海康威视是320亿元,即使将市场全部抢过去,华为也不过提升6%的营收,利润还不一定有提高。此前有传闻称,华为曾自建过几个安防技术部门,但2016年都砍掉了,仍以引进海康、大华的产品为主。

但现在情况越来越不同了。华为推出了支持H.265核心算法的4K高清摄像机,产品线已从后台走向前端。

华为也开始了生态式玩法。这让海康威视销售小刘有些担忧。在深圳宝安南路的一家大排档里,结束了安博会一天的展览,两位海康威视的员工与AI财经社边吃边聊。在安防展上,华为展台入口就是一副硕大的生态全景图。“左边是感知设备、业务平台、具体的算法和解决方案,全都不是华为自己做的,它们发展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像旷视、明略数据都在其中。”小刘说。

华为云在政企项目中的庞大规模让海康威视感受到威胁。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康终究还是要直面与华为的竞争。”海康威视产品总监老王说。让老王更为担心的是华为云在政企项目中的庞大规模。在这些政府项目中,安防是打包的一个必选项。这本是海康的地盘。“我们不像华为,一谈就是几个亿的项目。套用一句老板的话,我们的业务都是‘一粒芝麻一粒芝麻捡起来的’。”他说。

,海康威视董秘回应“高举高打的风格未必适合安防产业”。

为了避开华为的竞争,海康威视强调云服务的局限性。“表面看上去,这种前端采集、后端处理的方式很完美,但随着视频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不可能所有数据都从城市天空的每一个摄像头传送到后台,云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在今年安防展的前一天,海康威视宣布了“云+端”的重大战略部署,“前端产品是我们的优势,要借力打力。”老王一口酒下肚。

不过,云依然是未来的重要核心。有了云,云上有了海量数据,才有可能出现一个“新安防”。

从今年安博会的展示来看,在“云服务”业务上,海康旧敌大华的产品更胜一筹。在安博会上,海康威视一再强调“战略重要性”,但其交通、金融等垂直业务的交互界面十分简单和初级。而大华的“视频云”展台,从端到端解决方案到后台的数据显示界面都有完整展示。针对一些功能,还进行了重点优化。

云开启的新时代,海康正受不同层面的新挑战。

被抢了个措手不及

不仅是云上的战争,近两年AI风头正猛,涌现了人脸识别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它们相继宣布“史上最高融资”,在行业市场小步快跑,谈下不少项目。安防老将们谈及此也心有余悸。被问到其中最强的一匹黑马,海康产品总监老王指了指今年展位地图上的“依图”,位于六号馆的东北角。

在历届安博展中,最大最贵的“一号展馆”备受青睐,这里聚集了安防圈 Top10厂商,观展人士趋之若鹜,而商汤、旷视、云从也在今年加入进来,不过依图选择在稍远的六号馆。“大概为了避免直面相对吧,他们最近几年抢了不少大单呢。”海康销售小刘应声说。

依图创立于2012年,创始团队来自 MIT、UCLA等高校,今年5月完成3.8亿元C轮融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安防平台、城市数据大脑、智慧医疗健康这些最热的领域。这匹黑马为何引起巨头的警惕?

“在这几家公司中,它进入安防行业最早,拿到项目的同时也接触了核心数据,训练出更好的算法。”老王解释道,“数据有好有坏,能拿到质量高的数据必然能提升准确度。不过,现在我们已经赶上了。”

海康威视对于研发和人才的重视程度在圈内有目共睹,研发费用将近营收总额的8%,研发团队规模也是行业之最。仅在2015年,海康威视就新招了5000多人,旗下研究院占据着超过9000人的研发团队。在2006年,海康威视已组建算法团队。据悉,海康威视正计划建立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将分别专注于工程研发和技术研究。从战略层面来看,海康威视在算法和技术的布局不比新生代弱,可以说相当强劲。

不过,一家独大的格局已不再适合当下。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10月开始,福州交警开始使用依图智能车辆识别系统,“覆盖了三环以内的89路视频”。随后,依图在公安系统引发蝴蝶效应。上海、武汉、深圳、济南、贵阳等地的项目接踵而至。在2016年,依图构建起15亿级人像库,支持超大数据规模比对。

智能识别新贵已在交通等行业抢了不少大单。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今年的安防展上,旷视展台前的“全帧智能人像抓拍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该摄像头能在单画面中同时抓取到106张人脸。“这一指标远超过海康威视的产品,同时是公安机构急需的。”旷视科技CEO 印奇对 AI 财经社表示。今年,旷视科技还拿下国有基金领投的4.5亿美元投资,这对其拿下政府项目有战略意义。

万物互联的全新生态大爆发,并加速走向全球。更为甚者,在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看来,“商汤科技这样的公司,正在成为发电厂式的平台级公司”。其原创技术给市场带来动力。“下一轮融资最快将在12月完成。”商汤科技副总裁 July表示。今年7月,商汤的B 轮融资通道才关闭,共获得 4.1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亿元。资本正在印证市场对这类新贵的垂青。

以前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今后可能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摄像头之战。基于国家持续推行的安防政策,和AI技术革命带来的强劲原动力,投资人和市场都坚信着,“AI+安防还能再炒一拨”。

“谈到这些AI新公司呀”海康威视销售小刘侧过身,从电脑包里掏出一本蓝白相间的产品彩页,指着封底的标语说道,“你看看,人家这话写得多好!”

坐在对面的产品总监老王接过彩页,照着念出了声,“人工智能,不是取代,而是一种演化与升级,它最终也会像其他技术革命一样,让人类强大,让世界上的不可能减少,让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美好。”他仔细端详了好一会。这段标语同时被印在旷视办公室的宣传墙上,是29岁创始人印奇立下的公司愿景。

“他们是挺猛的,没几年已经有了落地的产品,对于市场和行业的理解也很精准。”小刘说道。老王放下手中的彩页,“这有什么稀罕!我们也能做出同等的产品,关键是卖得还比他们便宜!”

今年安博展已经结束,依图展台上的工作人员正盘算着明年要租下主展馆里的最大展位。

16年前,从国家研究所走出的海康人执掌扎实技术完成了逆袭。如今,稳坐龙头的它在 AI 路口遇到了似曾相识的挑战。是自我蜕变,还是行业就此改头换面?

“再等一年吧,现在下结论一切还为时尚早。”从业十余年的芯片商老刘望着远方说道。

作者:钱真理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品技术群,

2群为结构及材料工艺群,如要加群,请向管理员:t806060279申请; 其他西安/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南昌/成都群请联系各大管理员加入。

请注意,入群申请,请提供行业+岗位+地

主,需要一定时间的考验),共同开辟新的交流群。

备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lianjie0706删除,谢谢!

为什么BAT干不掉海康威视?——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索赔登记方法: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王虎律师 证券诉讼项目 现开放投资者索赔登记,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可自即日起,在股盾网(lawyerwh.com)页面“索赔维权登记”栏填写损失情况,参加维权索赔征集(网址:www.lawyerwh.com)。或直接微信、电话联系王虎律师:13538024498(手机点此处拨号),办理索赔征集报名事务。

索赔登记入口

第一步,打开索赔登记网页,向下拉到“索赔维权登记”栏,填写股票损失情况。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索赔登记入口

第二步,提交后会提示“登记成功”,索赔登记成功,后续按律师提示办理即可。


微信联系王虎律师,可以咨询相关索赔登记情况。


联系我们:

王虎 律师

股盾网证券诉讼律师团队

电话/微信:13538024498

索赔登记网址:http://www.lawyerwh.com   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快递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万安路132号万丰城1楼

微信扫码联系 王虎律师 办理股票索赔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