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剧照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到任何时代都是不朽的名作。

它太有名了,有名到无需任何影评。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电影描绘的美国南北战争,起源于一场贸易战。

美国立国时是个近乎100%的农业国。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联合发表《独立宣言》,代表着美国建国。同年在大洋彼岸的英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

等美国打完独立战争,并且把自己的家事理顺,已经是1789年了。19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已轰轰烈烈,美国也立马跟进。

美国在时间上虽然只晚了一小步,但起点却低了很多。欧洲在工业革命前,手工业已经高度发达。而美国人原来都是农民,一向大手大脚:后来发达了是大手大脚的花钱;没发达的时候是大手大脚的干活,手工不精细,没有工业基础,一开始就落后于欧洲。刚开始搞工业的时候主要是靠模仿——美国人现在称之为“偷”。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美国人拿来仿制;瓦特的蒸汽机,美国人拿来仿制;还有走锤纺骡、动力织机、螺丝切削机床、平板印刷术等等,也都拿来仿制。

而仿制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让美国人很早就开始修铁路,同时也带动了炼钢、挖煤等重工业的发展。

美国人的优点在于有创新精神,一边模仿一边不忘创新:美国人富尔顿第一个把蒸汽机装到船上,发明了第一条轮船。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有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美国当时所有的工业都集中在北方,而南方则一片空白。现在中国每个经济落后的省都想搞工业化,而当时美国南方各州则是死活不肯工业化。

工业革命最早改变的是纺织业——“衣”。

在前工业时代,衣的地位比今天重要,因为好衣服很贵。今天有钱人的标配是豪宅豪车,古代是绫罗绸缎。宅子车子(轿子)固然也要紧,但有建制的约束,搞得太豪是“僭越”,穿衣服就管得不严,只要不乱绣东西就行。因为女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买衣狂,纺织业的市场无限大。

于是棉花成了紧俏的农产品。美国南方各州的种植园就是种棉花为主。而北方却因为气候和土地的原因没法种棉花,享受不到农业的红利。

南方既然有原料优势,岂不更应该发展纺织工业? 但一搞纺织工业就会跟农场主抢劳动力,工人受益但对农场主没好处。

南方的农民收入低为啥不跑到北方当农民工呢?因为跑不了,都是黑奴。在美国特色的奴隶制度下,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只能为自己的主人干活。如果擅自逃跑,被抓回来被主人打死了,主人也不违法。

又错台了 | 《逃出绝命镇》剧照

就是在这种“种植园+奴隶制”的特定制度下,南方农场主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更要命的是,这群美滋滋的农场主还表现得不爱国。他们只喜欢精美的进口的奢侈品,觉得北方生产的产品质量粗糙款式落后,总之很low。

《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小姐,因为收到一顶巴黎的帽子而芳心大悦。美国人自己生产不出帽子吗?当然能生产。但人家白富美就是喜欢巴黎帽,不要国产的老土帽。

所以啊,看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爱不爱国,不要看那些男人们蹦得欢,重要的是看女人们的喜好。即便你口口声声说要抵制美国货,老婆偏偏喜欢寇驰和美宝莲,你能咋办?

当时美国社会,表面上的矛盾是蓄奴和废奴之争。一小群北方的废奴主义者,现在被称为“白左”,帮助南方的黑奴逃离南方。而南方支持蓄奴的农场主,则在废奴主义者的集会上去砸场子,闹出了好几起群体事件。

但是真正在庙堂上的矛盾,在国会、在政府里的矛盾,是关税

要保护美国的制造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关税

南方的农场主们坚决反对加关税。1、加了关税,进口巴黎帽贵了,他们受损;2、加了关税,欧洲国家势必报复,对美国出口的棉花也加关税,他们更受损。

按照美国的法律,加关税的权力在总统手上。但没有哪个总统敢提加关税,因为农民的利益太强大。北方一小半是农民,南方全是农民,谁都不敢得罪农民。

有一个人敢。他叫亚伯拉罕·林肯,他代表的政党是个新的政党——“共和党”。新人没有历史群众基础,也没有历史包袱,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

林肯意识到,虽然代表农民的利益集团势力强大,但只要他的共和党能争取到工业资本家和工人的全力支持,他就能当上总统。

这是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决定的。了解美国大选的人都知道,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直选,而是每个州分别选举,候选人在某州获胜,哪怕只胜一票,该州的所有选票就都归他。而全国的选票则基本根据各州的人口比例来分配,所以只要赢得人口较多的关键州,就能当上总统。

于是,林肯大胆地喊出了保护美国工业、发展美国工业、让工人富起来等一系列竞选口号,和几年前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差不多,只是少了个again(再一次)。

林肯成功了。

在北方,绝大部分工人和少数农民投给了林肯,让他在大部分州以略过半数的优势获胜。而在南方,他全军覆没。有些州甚至一票都没有,不识字的老太太瞎勾都没勾到他,因为他的名字根本没出现在选票上(美国人真会玩)。

但这仍不妨碍他按照选举规则成为了总统。

从他当选的那天起,南方各州就开始准备独立,你加你的关税好了,我们不跟你玩了。但各州的领导人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林肯——和其他很多总统一样——对竞选时的承诺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动真格的。他们的幻想很快落空了。

林肯一就任,就签署法令,提高关税。第二天,南方各州谋反,自立为王。南北战争开打。

有些历史书上写南北战争源于废奴之争,这样战争的起因就显得高尚了很多,富有人文关怀。其实战争的本质上是经济利益之争。要改变南方的经济基础,就必须废奴,废奴是附带的成果。

美国南北战争后依靠高关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机遇,制造业进步迅猛,很快就需要投放世界(当时主要是欧洲)市场。

美国开始逐步降低自身的关税,同时也要求欧洲各国降低关税。然而,要进入欧洲市场,还有一个比关税更大的鸿沟——大西洋。

国际贸易听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和在淘宝上买东西没啥差别。

亲,在吗?这个商品有货吗?(询盘)

有啊,我家质量很好的。下单马上就发货。(发盘、报盘)

可以便宜点吗?(还盘)

不行啊,最低价了。要不给包邮吧。(还盘)

行,下单了。(成交)

但在19世纪中叶做国际贸易可费力了。伦敦的进口商问纽约的出口商询个盘,要写封信,“亲,XXX商品有没有货?CIF伦敦多少钱?balabala”这封信寄出去差不多得要一个星期才能到纽约出口商的手里,然后他回信说:“你用信用证呢还是D/P支付?balabala”又一个星期,回到伦敦…… 一笔生意三个月能谈成算是快的。

在大西洋两岸间铺设一条电报电缆,连接新旧两个大陆,听上去很疯狂吧?1866年,一个叫菲尔德的美国商人做成了

菲尔德是个疯狂的人,和今天的马斯克有点象。年轻时在一家商店打工的时候把那家商店改造成了现代百货公司的样子,后来自己创业成功,34岁就财务自由了,然后却迷上了铺设越洋电报线的事。他募集了风投资金,前两次都失败了,主要是技术原因,中间因为内战停滞了四年,到第三次才终于成功。

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就是靠一些小人物因疯狂的想法做了疯狂的事,并且还要有理解并出钱支持这些疯子的人。

政府的作用是不要去阻止这些疯子。

技术的障碍消失了,关税的壁垒依旧存在。

当时的世界和现在不同,全世界由几个强国把持。比如大英帝国,领土除了英伦三岛,还有很多殖民地: 加拿大、南非、尼日利亚、东非各国、埃及、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等,经济上完全自成体系,美国商品很难打进英国,也很难打进英国的殖民地。

美国迫切需要新市场。但整个世界差不多都已被强瓜分完了,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片希望的田野——中国。

而中国也快要被列强瓜分了。一旦中国遭到瓜分,成为列强的殖民地,美国对华贸易必然受到排斥。当时,美国在中国的贸易发展很快,9年的出口额比1895年增长了将近两倍。美国实业界很看重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市场。

于是有了9年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通牒: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训令美国驻英、俄、法、德、意、日六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递交一项照会,要求列强承认以下原则: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

美国在9年9月6日致英国的照会中还提出:美国希望中国“为全世界商业保留一个开放的市场,消除国际摩擦的危险根源,从而使各列强在北京采取一致的行动”。

“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是一个贸易协定,规范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行为,避免各国在中国设置贸易壁垒。

我们的历史书把“门户开放”政策定义为美国“侵略”中国的政策。我们不去跟教科书扳手腕,但是……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原来中国要被几个强盗大卸八块了,这时跑出来一个大强盗出来说“你们这样做不对,鼠目寸光,应该让他活下去,给我们轮流干活儿,这样大家都更有利。”电影里从强盗窝里救人,好像也总是这个套路。

美国肯定不是为了救中国,而是为它本国的利益。但是客观上,它让中国活了下来,避免了被列强瓜分。

让美国真正发达起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中最有利的位置不是战胜者,而是坐看双方激战,在胜负已分的时候坐到战胜的一方去。美国人早早地深谙此道。

《乱世佳人》里的男主角白瑞德不就是这样的人?(可爱的投机分子其实蛮值得欣赏的。)

美国是中立国,两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战争是个无底洞,战后重建更是个无底洞。欧洲的制造业遭到了严重破坏,美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920年代,美国人称之为咆哮的20年代。贸易顺差让美国迅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1924年,美国的黄金储量是全世界的一半。

一个叫亨利福特的万恶资本家,发明了一个象“996”的东西,这三个数字就象用轮子驱动着传送带,他称之为“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工人被迫象打了鸡血一样从早干到晚,但也拿到了高工资。

美国的年轻人打破头都想进福特,因为福特开的工资比其他公司最高的还高一倍。(就象现在大家一边批评BAT“996”一边又挤破头要进去一样)福特工人四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福特汽车。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冉冉崛起。

有一样东西比新技术和新产品更让人眩晕——股票。股票在美国已经有挺长的历史了,从前一直比较小众,到了20年代,一下成为千家万户的最爱。

《华尔街之狼》剧照

老百姓原来需要辛苦工作很多年赚到的钱,买了股票几天就赚到了。资本家原来需要辛苦经营很多年赚到的钱,发行股票一上市就赚到了。

头脑灵活的人把更多的钱投入股市,头脑更灵活的人编个故事印几张纸质的PPT就可以赚到很多钱。而故事的的确确是永远上涨,不断创新高。

这一切在1929年10月29日嘎然而止。

其实在繁荣的最后几年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

如美国的汽车工业在20世纪初开始迅猛发展。到1925年就有上百家汽车公司,准确数字无法统计,标志多得认不过来。这些汽车公司计划投资的产量规模达到了当时全世界汽车销量的20倍,但大家乐观地认为,不仅美国人需要汽车,欧洲人甚至中国人也将买得起汽车(先知了几十年)

又如大量热钱流向房地产。新的大楼不断拔地而起,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29年3月开工的纽约帝国大厦。当时同时在建的三座摩天大楼争比天高,比高的背后实际是比富。

再如银行拼命放贷。因为美国资金多、利率低;欧洲缺资金、利率高,当时银行最好的生意就是把钱借给欧洲国家赚利差。对老百姓来说,最快的致富方式是问银行借钱去炒股票。对资本家来说,最快的赚钱方式是问银行借钱去炒地皮。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1929年的大崩盘无可避免,但如果政府应对得当,可以让危机持续的时间短一点,影响小一点,减少很多痛苦。但那是人类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经验。

大萧条将各国推向了不同的命运。

美国的应对措施虽然不怎么好,但还是找到了摆脱危机的途径。有趣的是,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为榜样。因为国民政府没有能力实施金本位制(没那么多黄金),经济不好只好印钱。但恰恰是印钱(现在叫量化宽松)抵御了经济危机引起的通缩。印钱的另一个好处是让法币贬值,刺激了出口,在贸易上也取得了优势。

但是印钱要慎重。欧洲大陆的一个国家因为乱印钱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1933年,一个德国人、反共分子、极端民粹主义者、极具煽动的演说家上台了,他和80多年后上台的另一个德国人的区别:一个黑发一个金发,一个有胡子一个没胡子。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德国的关税,将一切贸易纳入国家的控制。

在世界的另一边,日本突然间成了美国的大客户。美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从1932年的6400万美元上升到1937年的63000万美元,五年间增长近10倍。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买那么多东西要干啥——要侵略、吞并中国,美国当然也知道,但找上门的生意怎么能不做?

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争需求,日本物资需求骤增,从美国进口的物资数量也急剧上升。1939年,美国对日本的废钢铁出口比1938年多出9倍。1932-1939年,日本70%的废钢铁、90%的铜、75%的石油都来自美国,日本20%以上的机床和军事装备也来自美国。

为了解决日本外汇不足的问题,美国在1938年向日本提供了1.25亿美元的贷款,比给中国的贷款多的多的多。珍珠港事件前,日本进口的战略物资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可以说,是美国人在背后支持了日本的侵略战争。

顺差固然可爱,不过有时是披着羊皮的狼。

到1940年,美国终于有点想明白了。英法在欧洲的溃败让美国警惕起来,日本完全有能力横扫英法在东南亚甚至南亚的殖民地,足以与美国抗衡。美国对日本发起了贸易禁运。

这次贸易战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

如果你问我今天美国的经济霸权靠的是什么?我会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早就完蛋了吗?

是的,那是一个设计出来就是让它完蛋的体系。但是它树立的美元霸权仍然统治着这个世界。

二战后期,美国意识到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要比建立新秩序更重要。联合国可以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但重要的经济组织只能由美国说了算。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商讨战后世界经济问题。这次会议实质上是G2,两个巨头是美国代表团的团长哈里·怀特,和英国代表团的团长,经济学宗师凯恩斯。最终美国人获全胜。

国际经济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当时国际投资、服务贸易等还不流行)。表面上看贸易是根本,金融为贸易服务,但其实金融才是执牛耳者。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关税等贸易问题退居次席,主角是金融。该体系规定了美元作为战后唯一的世界货币,美元与黄金挂钩(当时不与黄金挂钩大家不买账),其他所有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

前面说了,这个体系从制定的时候就是要让它完蛋的。

它的核心是什么?只有一条:其他所有的货币都只能跟美元兑换。至于美元挂钩黄金,那是美国开给各国的空头支票;而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是各国开给美国的空头支票。

这两张空头支票是肯定不会兑现的,迟早(24年后)要被撕掉的。这24年时间,是用来“培养消费习惯”的。

打个比方, 假如微软召集所有软件商开会,说你们用我的操作系统来开发软件,我保证我的操作系统永远不变,你们的软件也可以永远不变。你觉得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但所有的软件商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开发,那就足够了。

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日本和美国进行贸易,用美元;印度和美国进行贸易,用美元;日本和印度进行贸易,还是只能用美元。因为各种货币都是和美元挂钩,各国央行的储备,除了黄金,就是美元,没有别的,因为美元能换到黄金,别的换不到黄金。

到了60年代,美国耍赖了,说不能用美元换我的黄金了(这是一次货币战争,但是谁也不敢索赔),你们也不用和我保持固定汇率了,但一来大家的习惯养成了,二来整个国际清算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都只支持美元,大家就只好继续用美元。

控制国际金融从而控制贸易,这是美国最大的王牌。

最近在制裁伊朗的时候,美国动用了这张王牌。华为的女高管被加拿大羁押的事情,也和这张王牌相关。

所以中美贸易战现在还不是一场绞杀战,如果真的彻底翻脸,美国肯定会动它的王牌。面对王牌难道就无计可施吗?

当然不是,王牌最厉害的时候就是没动的时候,动过了,它的威力已经下降了。

近期很多国家要求提取他们存在美国的黄金,俄罗斯拼命地囤积黄金,实际上都是冲着美国动王牌去的。谁知道美国将来会不会用王牌来绞杀我啊?我赶紧囤点黄金,到时候美国不让我用美元,我可以用实物黄金支付!

也不需要真的把黄金搬来搬去,用一个类似支付宝的平台,卖一样东西,收几克黄金,买一样东西,支付几克黄金。满100克黄金可以兑付实物金条,也可以加工费兑换金项链,够魔幻吧。

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直接用人民币支付。

其他国家能不能在这上面动点脑筋呢?比方说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被美元垄断了,但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中能不能打开点缺口?比如海淘,还有通过海淘出口,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外管局是否考虑考虑?

霸权

总结一下,从历史上看,贸易战从来没有好结果。和则俱利,战则俱败。最差的是搞成了热战。

顺差不见得是好事。

世界那么大,总有生意做。

不走日美贸易战的老路

还原1960-1990年日美贸易战、金融战、经济战、科技战,总结美国惯用手段,以及日本经济争霸战败的教训。

主要结论:日美贸易战本质是大国经济争霸,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贸易逆差只是幌子。日本通过货币放水应对外部冲击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最终金融战败,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通过里根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控制通胀,重振美国经济活力,成功维持经济霸权。这对当前中美贸易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日美贸易战的历程:

从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的三十多年,日美经济争霸从六大行业的贸易战逐步升级为汇率金融战、经济战、科技战,从产业冲突到宏观协调和经济制度冲突,最终以日本金融战败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维持世界经济金融霸权告终。

六大行业贸易战先后涉及纺织品(1957-1974年)、钢铁(1968-1992年)、家电(1970-0年)、汽车(1-1995年)、电信(1-1995年)和半导体行业(1978-1996年),涉及行业的演进与日本从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升级同步。贸易战的方式,从早期的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和贸易数值管理(纺织、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对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价格管制、设定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占率指标(如半导体产品)等条件。为规避关税和汇率风险,日本汽车、家电厂家选择直接赴美投资,继而引发投资摩擦。但是日美贸易战并未根本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因此,贸易战之外,美国还对日本挑起了汇率金融战强行使日元升值降低日本产品竞争力、经济战强行改变日本经济结构和政策等。5年,在美国的主导和强制下,美、日、德、法、英等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升值;9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并直接强制日本修改国内经济政策和方针,之后日本政府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扩大内需的公共投资。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转负(日元计价),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双双下行,为应对“日元升值萧条”以及美国要求日本扩大内需,日本银行不断放松银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机热潮以及泡沫。“日本第一”的认知、政府及国民心态在80年代的过度膨胀、担心紧缩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使得日本政府及央行(日本银行)错过宏观调控的最佳时机。9年5月开始连续五次过快过急的加息及地价抑制政策最终导致了泡沫破裂和危机产生。

1990-1991年危机后,日本产生大量过剩产能、不良债权、过剩劳动力,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和自杀率上升,动荡的政局(十年时间,九届内阁,七任首相)及错误的应对导致日本陷落。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上升、城镇化进程已达较高水平、赶超型经济体制不再适应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需要,总量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始终未能解决结构性问题,日本再也没有资格挑战美国经济霸权,日美经济争霸以日本战败宣告结束。

日美贸易战启示:

1、贸易战本质是大国经济争霸和改革战。

当年日本对美国无原则顺从,结果日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直到自己应对失当崩盘,没有实力挑战美国霸权,日美贸易战才结束。 

中美贸易战,什么文明的冲突、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都是幌子,本质上是赤裸裸的实力竞赛,是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中美贸易战只有两个结局,要么我们被遏制,要么伟大崛起。

2、放弃幻想,做好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的准备。

美国对日本发动贸易战,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美国贸易失衡,另一方面是对日本经济崛起的遏制,尤其是随着两国经济实力此消彼长,以及产业从互补走向竞争,形势将日益严峻。这在历次世界领导权更迭中均有典型案例,如果双方管控失当,从贸易战升级到金融战、经济战、科技战、意识形态战、地缘战、军事战,则落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日美贸易战历时30多年,最终以日本金融战败宣告结束。

3、做好中美贸易战升级为汇率金融战、经济战、科技战、地缘战的准备。

美国对日本贸易战的路径清晰:从有竞争冲突的产业贸易战,逐步到汇率金融和经济战,且在打的时候充分使用其国内301、232等条款进行威胁,美国露出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美国利益优先的本质。

4、防止采取货币放水、重走刺激老路的方式应对,这是日本金融战败的主要教训。

贸易战必然打击外需,但是如果为了扩大内需而转向货币放水刺激,则容易酝酿金融泡沫。

近期金融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战引发货币再度放水刺激的呼声和讨论,这是非常短视和误国的,如果面临中美贸易战的外部冲击重回货币刺激的老路,将重演1990年日美贸易战的失败教训。

5、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中美贸易战,最好的应对是顺势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类似1960-0年的日本、1960-1990年德国产业升级应对模式,而不是5-9年日本货币放水刺激应对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开国内行业管制、降低制造业和部门服务业关税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下决心实施国企改革、改革住房制度、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规模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基础科技的大国重器等。

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美元特里芬难题等。80年代美国成功遏制日本崛起,不是因为日美贸易战,而是里根供给侧改革的成功。

中国真正的问题也不是美国,而是自己,如何解决进一步扩大开放、国企改革、官员积极性、企业家信心活力、减税降费等问题。 

6、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被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牵制。

中美贸易战,我不是太赞同现在的部分舆论气氛,看热闹不嫌事大,这很不冷静。我们要积极拥抱全球化,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最好的应对是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与中日韩、欧盟、东南亚搞自由贸易区,建立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我们的对内对外开放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不管美国怎么做,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7、坚持对外开放,尤其扩大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但要控制资本项下金融自由化的步伐。

日本在80年代的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导致热钱打进打出,成为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以及破裂的重要推手。在内部转型不到位的情况下,过早的对外开放便利短期资金进出的资本账户,容易引发金融债务风险,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1990日本金融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等均与此有关。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负面清单管理等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贸易便利,但推动资本项下的开放要有节奏、渐进地进行,避免短期内迅速地冲击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对经济金融系统的冲击。

8、产业政策应该实施,但重点在于支持教育、融资、研发等基础领域,而非补贴具体行业,尤其不应该补贴落后产能和行业。

9、避免国民心态的过度膨胀,避免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情绪的舆论导向。

80年代中后期,“日本第一”的过度膨胀导致对形势认识不清,一再误判并错失机遇。在此次中美贸易战之前,国内存在一些过度膨胀的思潮。中美贸易战无异于最好的清醒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跟美国的巨大差距,中国新经济繁荣大部分是基于科技应用但是基础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学习、韬光养晦、改革开放。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历史是有规律的,凡是不断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断学习进步的国家,就会不断强大。凡是固步自封、阻碍时代潮流的国家,不管多强大,都必将走向衰败。

10、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民众企业政府部门间的同心协力对于应对外部贸易战以及推动内部经济转型升级极其重要。

日本80年代政府部门间矛盾及90年代政局的动荡导致应对不利。贸易战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改革战,与其打嘴仗、挑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不如韬光养晦、实事求是地做好改革开放和结构转型,历史和人民最终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

停战协议

《巴顿将军》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各位听说一大堆美国不想打仗,我们爱好和平的话,全都是扯蛋!美国人传统就爱打仗,所有的真正美国人都爱战斗。当你们小时候佩服弹珠高手,跑得最快的人,大联盟棒球员,最悍的拳击手。美国人喜欢赢家,而且容不下输家,美国人永远企图获胜!我完全看不起那些输了,还有脸欢笑的失败者,那也正是为什么美国人从未,也不会打败仗,因为失败的念头对美国人是可耻的……”

这段话是好莱坞经典电影《巴顿将军》的开场白,是巴顿这位美国二战英雄的一次经典演讲,也是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的经典桥段。

然而,今天我想跟你聊的并不是这部电影,而是中美贸易战。

你认为中美贸易战会很快结束吗?

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这和美国人的性格不相符。美国是个好战民族。

电影的经典桥段即为明证,美国人自己都这么说了。

不看电影,看看历史,也看明白了。

美国立国是靠打出来的。

美国立国时只有十三个州(殖民地),面积相当于现在美国的十二分之一,然后就开始扩张——用一个字就是“抢”:

抢印第安人的,抢西班牙人的,抢墨西哥人的,抢法国人的,抢波利尼西亚人的,期间也动手抢过(后来的)加拿大人的,但是没抢成。

唯一一块不是抢来的领土是阿拉斯加,那是向俄国人买的。

一个靠抢起家的人盯上了你家的财富,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摆平的。

这里插一句,我对美国颇有敬意,请别给我扣五毛的帽子。

我说的是事实,美国人从来不避讳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抢夺墨西哥土地等等这些事实,但还会加上一句“那些都是历史。”

是的,那些是历史。

喜欢历史的人都会发现:历史上干过的事情以后有更大的概率还会干。这和犯过一次贱的人会一直犯贱是一个道理。

一个民族的本性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用现代科学的话说是由基因决定的,在特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这和接触了奥数就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一个道理。

回到谈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要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知道怎么去谈。

60多年前,新中国和美国有了第一次交手,也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谈判。

那次交手我们今天称之为“抗美援朝”,美国称之为“朝鲜战争”。

历史书上关于抗美援朝主要是讲打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结果既是打出来的,也是谈出来的。

回顾一下谈判桌上的“朝鲜战争”,有益于我们看如今的中美贸易谈判。

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爆发打到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议,总共打了三年多。

停战谈判开始得很早。1951年7月10日,双方就开始谈判了,离战争开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不要觉得开始谈判了,和平很快就会到来。战争最激烈残酷的部分还在后面呢!

停战最早是苏联人提出来的。

苏联虽然是这场战争的幕后怂恿者,也实际派空军参加了战斗,但都是偷偷摸摸的,明面上并没有宣布参战,所以可以体面地出来调停。

停战的建议几乎同时得到了中美两国最高领导的积极响应。

美国人的方式是总统在某个莫名其妙的场合发表一通和主题完全无关的演说,那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参加朝鲜半岛和平解决的谈判

中国人的方式是在《人民日报》上发一篇社论,老一辈的人和年轻一点的股民对这个套路绝对驾轻就熟。

苏联人发声两天后,《人民日报》头版社论说:“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

老大表态了,离和平不远了吧!

No,NoNo

美国人还有一个传统方式:老大唱白脸,执行者唱红脸。表态归表态,照打不误。

插播一下当时战场上的形势。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先后发动了五次战役,前四次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一度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现在的首尔)。

但是在攻入南朝鲜的地盘后形势渐渐对志愿军不利。

一方面联合国军大步撤退后站稳了脚跟,美军有海空军优势和装甲优势。另一方面美军也熟悉了志愿军的打法,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后勤补给。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作战不利,不得不全面后撤,退回38线附近转入防御。

19516月,双方在38线附近相持。

战场上的“相持”是所有停战谈判的基础。如果一方大步前进,一方望风而逃,那谈的就不是停战,而是投降了。

所有想通过退让来换取和平的建议都是不值一驳的,还不如举手投降来得痛快些。

老大说要谈判,行动总是要有的。但是谈判还没开始,美国人先玩起了小动作。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通知志愿军,愿意开始谈判,谈判的地点建议选在一艘丹麦的伤兵船上。

为什么要选在船上谈呢?美国人说因为陆上在打仗。他没好意思说出真实意思,“因为我们有船你们没有”。

这又不是什么海上大阅兵,当然不是为了炫耀。

不好意思,错台了 |《权力的游戏》剧照。

在船上谈,谈判人员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陆地上的直接联系被切断了,要了解外面的情况,当时只能通过无线电台。

美国人在通讯技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窃听、破译密码的技术方面也占据绝对优势,放到船上谈,他可以让我方的谈判人员变成聋子哑巴,不知道战场形势,也无法将谈判进展及时向上面报告。而美国人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窃取我方的情报,占据绝对优势。

就你有船有心机?

中朝没有上当。

金日成和彭德怀回复说谈判地点放在38线上的开城地区。

1951年710日,双方代表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关于外交谈判,网上有句流行语:“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不会得到”。

我觉得这句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都OK,但从外交官嘴里说出来就不对,听上去有点推卸责任的味道。

美国人的想法就不一样。

美国人关于谈判的理念是:“能从谈判桌上得到的东西,何必到战场上去打?”

美国人是把谈判桌也视为战场,目标只有一个,“多拿点东西(利益)”。

双方在谈判桌上都开门见山:

中朝方提出三点建议:1、停火;2、恢复三八线为朝韩边界;3、外国军队尽快撤离。

美国提出的要求是:要求中朝人民军队自当时战线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

看到了吧,中国人是抱着和平的希望去谈的,美国人只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白白骗到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说。

尽管双方差距如此之大,但还是取得部分成果。

双方明确了谈判议程,就是后面要谈哪些事情:通过议程;确定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实现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关于战俘的安排;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除了第一项谈成了以外,第二项开始就卡壳了。美国坚持要他的1.2万平方公里见面礼,就像现在特朗普死活都要那些关税。

“取得部分成果”的意思就是大问题上没谈成。

美国人根本没想谈成。这边谈判还在进行着,那边联合国军就发动了攻势。

19518月起,联合国军发动了全线进攻,并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绞杀战

在进攻中,美国飞机甚至轰炸了中朝谈判代表团的住所。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古今中外通行的战场规矩,但美国人可不管这一套,为了吓唬你,为了心理上压倒你,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好莱坞电影《血战钢锯岭》里把美国大兵拍得跟白莲花似的——也许真的有个把白莲花——但美国军队总体上相信“兵者,诡道也”,战场上什么样的下三滥手段都用。

好莱坞的思想工作做得太好了。

这次攻势美国人做了充分的准备,时机选择的也很好,北朝鲜这边正好发生了水灾,志愿军的一些防御攻势被冲垮。

60多年过去了,至少在抵御水灾这件事上北朝鲜没多大进步。

联合国军的攻势从夏天一直打到秋天,经过两个月轰轰烈烈的进攻后,美国人向前推进了——

2公里!

从先前美国人提出的要求看,原来计划至少要推进个三五十公里的,占领个1万多平方公里的。而实际只占领了646平方公里。更要命的是,攻势一结束,志愿军就发起了反攻,又收复了178平方公里。

“一波操作猛如虎,一看利润二百五”。

双方在10月25日又回到了谈判桌,地点改到板门店。

这次美国人变实际了很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不会得到”的原则发挥作用了。既然狂攻两个月只推进了2公里,就不要再说什么要对方后撤几十公里的话了。

1127日,谈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

① 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实际接触线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

② 如停战协定在本协议批准30天内签字,所确定的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不再予以变更。

③ 30天内停战协定尚未签字,则按将来实际接触线修正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

如果我在当时得到这个消息,而不是用上帝视野看历史的话,一定会认为战争30天内就要结束了。

你看,写得清清楚楚,30天内签字,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停战。

这说明我是too simple, too naive,根本不是炒股搞政治的料。

人家美国人分明的写着,30天内战争不可能结束,不仅不会结束,而且还要努力打下去,能捞多少是多少。现在捞到的,到签字的时候就永远是自己的。

不要以为美国人得到的不多就会停战,别看他们只向前推进了2公里。打一仗前进2公里为什么不打?不要说2公里,哪怕是200米,甚至20米,也是好的。

美国人有那么小家子气吗?反正我认识的美国人,谈起生意来都是认认真真、斤斤计较的。

美国人想不断得捞一点再捞一点,就是不签协议。这个想法从朝鲜停战谈判到今天的贸易谈判一脉相承。在“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美国就是这么干的。

以后看到“突破性进展”几个字,别急着追涨停啊!

如果他能不断捞得到,花费的代价又不是很大,朝鲜战争可能会打上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美国人就是拖着不签,另一边不断的发动军事行动,就是想着能捞再捞一点。需要再给他们决定性的一锤。

1952年10月14日,那一锤终于到来了。

那个地方叫上甘岭。

关于上甘岭战役,1956年拍摄的那部黑白老电影是最真实的记载。那部电影的主题歌《我的祖国》: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句歌词,也是经典,可以作为我们跟他国交往原则的概括。

战役本身不多说了。重点来说说这场战役的意义,才是对谈判有影响的地方。

从军事意义上,上甘岭战役的意义是:没啥意义。

很多资料都说上甘岭位置重要,是五圣山的门户,而五圣山是中朝军队防线的中枢。但上甘岭是上甘岭,五圣山是五圣山。

上甘岭的最高海拔是500多米,周边地区的平均海拔都有300多,所以实际上就是100多米高的小土坡;而五圣山的海拔有1000多米,山势陡峭,易守难攻。

五圣山和上甘岭比,一个是入户的防盗门,一个是院子的木栅门。强盗来了,即使踹开了木栅门,离突破防盗门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如果说,美军一开始的计划是“突然袭击快速攻占上甘岭,趁志愿军没反应过来直扑五圣山”还有一些战略考虑,但是战役打了五天后,这个战略意图已经破产了。

双方还在上甘岭反复争夺,志愿军就算反应再慢,也有充分的时间巩固五圣山的防御,占领五圣山是绝无可能了。

于是剩下的就是争夺那两个小土坡和周围地区,用一些人的话说,为朝鲜(韩国)争取3.7平方公里的土地。

实际上,在战斗打了7天以后,志愿军第15军因为伤亡太大,上级曾示意军长秦基伟可以撤出上甘岭。

志愿军已经有信心守住五圣山,而且五圣山的防御态势要好得多,没必要为那两个小土坡再消耗兵力。

但是秦基伟,这位后来当上了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将军,坚决要守住上甘岭。

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出于责任、意志、血性、还是看到了比军事意义更高的意义,做出了这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守住上甘岭的军事意义微不足道,但是政治意义却非常大。守住上甘岭,朝鲜战争就结束了。

因为这次美国人真的打怕了。

联合国军自己承认伤亡19000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诺曼底登陆的D-Day,盟军阵亡了约4500人。

被认为是二战太平洋战场最残酷的硫磺岛战役,美军阵亡了6821人。

后两场战役被好莱坞大书特书,拍成了无数的电影,但大家可曾看到过一部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好莱坞电影?

No, never.

我想可能是因为后两场战役美国人虽然死了很多但都打赢了,而在上甘岭死了很多却没打赢。

后两场战役战死的人死得其所,上甘岭上战死的人为什么呢?为了已经谈妥停战协议后多要3.7平方公里土地?事实虽如此,但不好意思宣传。

好莱坞的思想工作做得太好了。

设想一下如果联合国军攻下了上甘岭。虽然守住五圣山,志愿军也没什么损失。但美国人会就此罢休吗?一定还会积蓄力量找下一个A岭B岭再发动进攻,总之离停战还差得远。

虽然从上甘岭战役到《朝鲜停战协定》的最终签订又过了半年多,但在这段时间里,联合国军再也没有发动营级以上的进攻。美国人终于不想再打了。

象我这样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对战场的残酷没有概念,可能觉得打打杀杀还是件挺好玩的事。

听闻腾讯正式版的“吃鸡”要上线了,那里面你用枪打爆“别人”的头,既没有血肉横飞,也不会尸横遍野。那个中枪的会跟你挥挥手,友好的说再见,真TM太有教育意义了。

可美国的将军们不是在玩吃鸡游戏。

美国人有一点挺好,对自己的国民是要有交代的。每一名士兵阵亡,军队要给家人写信(尽管多数是套话),指挥官要签字。随着要签字的信越来越多,而内心又无法交代战斗的意义是什么,将军的手是会抖的。

19537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你还记得首次协议里的那个第三条吗?

1953617日和724日,对军事分界线作了两次校正,最终确定的军事分界线比首次协议时南移332.6平方公里。

美国人不大愿意谈朝鲜战争,好像是不愿揭开的伤疤,总是有失败的阴影。

1111日奥巴马总统在韩国演讲时称美国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在网上被嘲笑了一通。

其实美国自称胜利也没错,毕竟美国参战时,南朝鲜已经快灭亡了,美国打回到三八线保住南朝鲜半壁江山,应该也能算胜利了。

中国在战果上跟美国差不多,志愿军参战时北朝鲜已经快灭亡了,我们打回到38线保住了北朝鲜的半壁江山。我们就一直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在知足常乐这点上美国人应该向我们学习。

美国人的失败阴影也许就是因为这332.6平方公里,明明在谈判桌上可以轻松得到的,在战场上又打了两年多,反而越打越少,这不是明摆着做了赔本买卖吗!如果不签要越赔越多,那还是签吧。

贸易战毕竟不是热战,没有伤亡,怎么能把对手打疼呢?热战的代价得失不一定能算清楚。伤亡几十万人夺得一片领土,值还是不值?很难说是吧。

朝鲜战争中国付出了几十万人生命的代价,没有得到一寸国土,但是得到周边环境的和平和安定,值还是不值?恐怕也是见仁见智。

贸易战虽然不死人,但是代价得失却能算得比较清楚。都是钱嘛!

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豆加征关税,转而向阿根廷购买。阿根廷这个大豆出口大国竟然向美国购买大豆了。阿根廷人声称他们把种的大豆卖给中国,自己吃美国进口大豆。

实际上中国也分辨不出是阿根廷种的还是美国种的,反正是向阿根廷买的就是了。

结果,中国买了个高价,美国卖了个低价,中间的差价让阿根廷人赚走了。

中国多付了多少钱,美国少赚了多少钱,这个账很容易算清楚,时间长了,想想都会觉得自己傻。

等到美国人觉得自己傻,等到美国人心疼少赚多付的钱,等到美国人意识到不签要越赔越多,贸易战才会真正结束。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

中美贸易战,我们都是参与者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1.

你是一个普通人吗?

相信大多人都会说是。

对小人物而言,似乎未来的生活已经被注定了。

上学,考试,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为房贷车贷和一日三餐奔波,繁琐庸俗但却风平浪静,不会有什么歪路。

禽流感,金融危机,中东难民,贸易摩擦,似乎都跟我们无关。

比起那些新闻里的风云变幻,更值得关心的,还是眼下的柴米油盐。

沸沸扬扬的中美贸易战来袭,别看网上群情激愤,大多普通人也漠不关心,一问三不知,贸易战与我什么关系?该吃吃,该睡睡,国家大事自有上头的大人物去处理。

少有关注者,也是忧心忡忡,贸易战来了,股票会不会跌?加州车厘子会不会涨价?Lamer和雅诗兰黛会不会再也用不起了?日常消费是不是要考虑降个级?

大多人目力所及,也就到此了。

2.

贸易战只是影响人们当下的生活吗?

不。贸易战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代人民的未来。

在集成电路产业上,日本曾是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

0年代,日本企业的半导体产品曾占据全球8成左右的市场份额。美国虽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开创者,却被日本产品打得丢盔卸甲。

愤怒的美国人紧锣密鼓地与日本政府开启了贸易谈判,要扭转这“不公平”的顺差。

5年,在美国人的步步紧逼下,日本不情不愿地达成了“和解”,不仅承诺向美国开放市场,还要建立两国共同参与的价格监督机制,防止日本向美国“倾销产品”。

自家产品的定价权被人捏在手里,不知日本是什么感觉?

即使如此,美国人尚不满意,7年,时任总统里根对日本发起了“贸易制裁”,规定不仅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要受价格监督,出口到第三国的产品,也要受价格管制。

贸易战打到90年代,日本集成电路产品基本在全球销声匿迹。

配合日元升值等一系列组合拳,日本的优势产品顿时失去了重要的出口销路。

但金钱不会偷闲,实业不景气,资本只得涌入股票、外汇、房地产等领域,80年代末,硬是堆出了一个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泡沫经济”。

狂欢是要付出代价的。

泡沫破裂以后,日本接连迎来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从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大国,到如今GDP不如美国的零头,乃至被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经济停滞的后果是社会一片死气沉沉,低欲望、低消费、低生育,直到目前,都看不到日本能爬出泥潭的迹象。

暂时的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人对国家的未来失去了希望。

3.

许多人会说,也不必争锋拔头筹,能像日本那样,经济富足,社会平和,大家安稳过点小日子,不也美滋滋?

但中国不是日本。

中国有14亿人,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要让国民过上像样的日子,需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上啃下一大口来。

以日本当时1亿多人的凶猛吃相,已让美国惊恐异常,何况中国?

知乎用户冷哲提过一个概念,称中国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不一定全对,但很值得参考。

这概念的大意如下:中国正在产业升级的链条上不断攀升。鉴于中国本身拥有海量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每摘下一颗产业链的果实,就将其成本和利润压低到了极限,从而不给生产同质产品的其他经济体任何活路。因此,被中国碾压过去的希腊、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初级发达国家都面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等到中国产业再不断升级,英法德日,乃至最终的大boss美国,都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升级,本质上,就是抢发达国家的饭碗吃。让他们没法再躺在已有产业和知识产权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中国并非小国寡民,不能像欧洲那些小国一样,守住一两样产业的护城河,就能让人民活得不错;也不能像日韩等美国盟友国一样,靠老大的施舍过日子。

一头大象再怎么宣称自己无害,总让别的动物看了发簌。

话说回来,像日韩这样生活平稳安生的国家,纵然能造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电视、洗衣机,但在高精尖科技方面却一无所获,无论是5G、互联网、大飞机、航天器,都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前面拦着一座大山,土地上还有美国爸爸的驻军,他们能做什么?

美国会允许甚至鼓励你搞房地产,造洗衣机,将大把大把的钱砸到股市外汇上头去,但要来砸自己的饭碗,门儿都没有。

想要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就得干虎口夺食的活儿。

小国家都被碾压过去了,眼下剩下的,都是难啃的大国。

跨过去了,前面就是发达国家的康庄大道;跨不过去,就只能陷在中等收入的陷阱里。

中美贸易战,就是冲着产业升级的命门来的。

禁止国家明确的产业政策,禁止特定产业补贴,绝不可以接受。

美国想将当年在日本身上下的套,搬来再试一回。

4.

能不能赢得贸易战,能不

影响的更是对未来的预期。

泡沫经济时代,对经济前景充满自信的日本人,疯狂购入股票、珠宝、房产等投资品,甚至不惜高额借贷。泡沫破裂之后,高价购入的资产价格一落千丈,背上的债务却逃不了,为此不得不节衣缩食,为手中一大堆不再值钱的资产买单。

同理。为何在当今中国,人们敢于背上二三十年的贷款,去购买城市房产?这都是缘于对经济未来发展的美好预期。

之前数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工资会越来越高,房价也会一日千里,眼下看起来高昂的贷款,过上七八年,完全不是问题。

回想2000年初,我家初次贷款买房,每月要还接近两千元贷款,父母已高呼吃不消——放如今来看,两千元又算得什么?

但如果,中国升级失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人民收入不再有大幅增长,甚至倒退的话呢?

那两千元就是个大问题。诸位身上背负的二三十年巨额贷款,会是个更大的问题。

5.

贸易战没有赢家。

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经济体量上的劣势,中国短期输掉的,一定比美国更多。

必然会有公司倒闭,员工失业,其中可能有我,也可能有你。

这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人能担保谁是最后赢家。

但不能不打。

回想1840年,当英国人的军舰开到珠江口的时候,大清国的皇亲国戚们,以为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局部骚扰。

殊不知,这场战争影响的是中国随后一百年的国运。

这场贸易战争,对于当代中国,可能也是类似的里程碑。身在其中的你我,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身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法让火箭上天,没法让5G遍地,没法让人工智能顶起半边天,那我们能做些什么?

少刷些快手抖音,多积攒点真才实学。

少做沽名钓誉之事,多干些脚踏实地的工作。

少发些垃圾论文和学术造假,多认真落实些手中的考试课题。

少坑害学校里蓬勃生长的花朵,多把祖国的未来往正途上引。

一名普通人或许很难影响国家的未来,但一个人多努力一分,获胜的希望便多了一分。

有人胆怯了,有人或许想投降了,以为喊一声“太君饶命”,便能换来岁月静好。

这智慧还不如一千年前的古人苏洵。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这次东拉西扯,感谢大家看完。

美国贸易战:从林肯到特朗普

索赔登记方法: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王虎律师 证券诉讼项目 现开放投资者索赔登记,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可自即日起,在股盾网(lawyerwh.com)页面“索赔维权登记”栏填写损失情况,参加维权索赔征集(网址:www.lawyerwh.com)。或直接微信、电话联系王虎律师:13538024498(手机点此处拨号),办理索赔征集报名事务。

索赔登记入口

第一步,打开索赔登记网页,向下拉到“索赔维权登记”栏,填写股票损失情况。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索赔登记入口

第二步,提交后会提示“登记成功”,索赔登记成功,后续按律师提示办理即可。


微信联系王虎律师,可以咨询相关索赔登记情况。


联系我们:

王虎 律师

股盾网证券诉讼律师团队

电话/微信:13538024498

索赔登记网址:http://www.lawyerwh.com   网上索赔登记入口

快递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万安路132号万丰城1楼

微信扫码联系 王虎律师 办理股票索赔维权